轉載文章~~  非常值得認真思考咀嚼玩味的文章~~

題記:人生苦在哪裡?不是苦在無錢,而是苦在妄心。

          炒股苦在哪裡?不是苦在虧錢,而是苦在不安心。

股票市場風起雲生,各種流派爭奇鬥豔。這股票本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,自然西方理論便大行其道。先有隨機漫步學說,漫步華爾街,猩猩擲飛鏢;后有道氏理論,又產生波浪大師,漲5跌3,上昇浪、下跌浪、延伸浪、浪中浪;又產生江恩理論,講神奇數字、時間窗、黃金分割,而且從一到十,從局部到整體,從股票市場擴充到世間萬象,無不可用這分割法來分析、來指導。當然隨著科學的發展,技術的進步,新的股票投資理念和分析方法更是層出不窮,花樣翻新。有星雲說、數理說、軌跡學、統計推理法等等。股票市場開到中國,又添上若干中國特點,加上中國文化,產生出新的流派和方法,有老子侃股、孫子兵法、論持久戰、八卦測市、姓氏選股,更有政策派、市場派,炒股要聽黨的話等等,在這林林總總的方式方法中,也有用佛學、佛法、佛理來研究股市、分析股市、投身股市的,這不能不算是一個奇特的現象。

  老游是我證券部一個資深客戶,也是一個佛教信奉者。在這光怪陸離的資訊時代,出家人仿佛是屬於回憶的名詞,青燈古佛、素食布衣、芒鞋綁腿,當和股票聯繫起來的時候,不由讓人生出些別樣的疑惑。老游卻將兩者合諧地結合起來。因此,被大家稱為游大師。

  游大師對佛學頗有研究,談吐不凡,一派禪風,卻又矢志炒股。分析股市、大勢、個股、公司、股民、理念,都有一番不同之見解,讓人耳目一新,深受啟發。證券部的人學他的炒股理念、方法,判大勢、選個股,都自覺受益匪淺,然聽他說佛學、析佛理,更覺入禪境、開頓悟。他的言語甚多,思路頗廣,難一一敘說。下面記錄幾段與他的對話,可以勾勒他的炒股禪意,凸現他的人生哲理。

  問:佛教講究修行,你從事投資活動豈不是與修行相違背?

  答:修行不能局限在打坐、念佛、誦經、閉關等名相的修行,而忽略發心、弘法、利生等善行義舉的修持,而這才是佛教的真諦。藉口修行,而逃避弘法利生的責任,實際上是懶惰的代名詞。自古以來,禪者都重視生活,百丈禪師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,說明禪者重視生活實踐。離開了生活,固然沒有禪,離開了工作,更無法深入禪心。現今社會分工合作,工農兵商各有所持,我們能以“感恩”、“惜福”的心態專心做好本職工作,也就是參禪。所以佛學中說:“行行臥臥皆是禪,坐坐走走都是法,”又說:“一葉一世界,一花一乾坤。”也就是說:“生活中處處有佛法”、“舉手投足可修行”、“即心即佛”,即不必靠形式便可抵達真實,不必靠細節即可抵達禪念。換而言之,也可以這麼說,真正的修行是做世間事、無世間意。

  問:佛教講究慈悲為懷,這與股票市場的投機,不是背道而馳嗎?

  答:做任何經營活動都有利人一面和損人的另一面。貿易、經商的表面是雙贏,背后卻是一種相互的利用,或者說是投機。是商品經濟就有競爭,就有排他,即使你只是做一個小買賣,多賣出一瓶水,就會是另一個商家少賣出一瓶水,絕對的慈悲是不存在的。但是在商品經濟活動中,遵守社會道德、遵守市場秩序;或者隨緣應機幫助、支持失敗者,也是善心的表現。在股票市場中,不妄言、不惑眾、不做惡莊、不行非法手段擾亂市場,同樣是保護市場、保護社會秩序的慈悲行為。

  問:股票投資的目的就是賺錢,佛教也講賺錢嗎?也支持人們去賺錢嗎?

  答:佛學並不排斥賺錢,關鍵在於你的出發點,你賺錢的目的是什麼。有些人賺錢是為了自己,自己感官的享受,自己欲望的滿足,所以他很在意賺,很在意虧,能得不能失。有些人賺錢為了他人,為了社會,為理想而奮斗,看起來高尚,實際上脫離了人的本性,脫離了社會的物質基礎,結果不會有賺錢的動力,變成一種空洞的目的。佛教賺錢是自利利他,既是為了自己的生存,也是為了回報社會,濟救眾生。能夠賺錢其實是一種福報。有了錢才能使自己生活,有了錢才能保持自己的臭皮囊,沒有錢,不去賺錢,怎麼能有機會、有基礎、有身體、有能力去幫助社會和弘法利生呢?佛教對金錢也持有享有並不擁有的理財觀,不去追逐金錢,不去尋找暴利,不去損害別人,不成為金錢的奴隸,相反去方便社會大眾、去宣傳佛學佛理、去布施結緣,廣植福田,也就是要用好錢,讓錢流動。擁有金錢是福報,會用錢是智慧。

  問:如何用佛法、佛理來指導股票投資?

  答:佛學的許多哲理與炒股中的一些傳統理念和原則都十分相通。這本來沒有什麼奇怪,佛教來自生活,具有人間的社會性,也有時空的普遍性。在禪者眼里,生活即佛,“青青翠竹盡是法身,郁郁黃花無非般若。”而股票市場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,“炒股如人生”,因此用佛學佛理來指導投資是順之成理的。

  我個人體會,在股票投資中主要應該用佛經佛理來調整自己的心態,規範自己的行為,體驗安謐平和的心情。同時用自己清除妄念的心去看待股市中的人和事、漲和跌、贏和虧。比如用寬容心來看待股評,用慚愧心來看待消息、傳聞,用懺悔心看待自己追漲殺跌,用慈悲心來看待上市公司的業績,用精進心來勉勵自己尋找股市的規律,用利人心來看待股市的暴漲暴跌。其實,股市的變化而導致的煩惱都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,一切萬物不離自性,我們若能認識自性,於無往無執中安好自己的心,就會進退適當,漲跌自如。

  佛法佛理的教誨使我在股票投資中深受其益,其中自己感受特別深的又有這樣三點。

  其一:平常心是道。佛經中說,“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”意思是說人要回歸到生活的自然,不要在生活上添加絲毫的勉強和造作,這樣所發出的心智才是真心。

  做股票其實也是應該持平常心,不要刻意去追求,遵循股市的規律,遵照自己摸索出來的適合自己性情的運作習慣,不要去打探傳聞,不要去尋找包賺不賠或百戰百勝的技巧和手段,或者去借錢炒股,放大信用炒股,痴想幾天就抱個金娃娃。平常心就是隨喜隨緣隨心,高了就拋,低了就買,有賺就賺,看不清就不買不賺;不羡慕別人的好運好彩,四處抓黑馬,結果使自己東買西拋,追高殺低,進退失據;不要把炒股當職業,不與別人比,不與過去比,不與高點比,不與曾經有過的輝煌比,平平常常,安安逸逸,輕輕鬆鬆。卻在平常之中看到行情的變化,在無欲之中對待漲跌贏虧。 (個人註:該買就買,該出就出)

  其二,熄滅貪瞋痴。佛教有詩偈,貪是心中火,能燒功德林,欲行菩薩道,忍辱護真心。股票市場尤需戒貪瞋等妄想之心。

  許多人炒股票叫心煩,叫意亂,又愛又恨,說炒股票苦,苦在哪裡?就是苦在有心魔,苦在貪瞋二字。貪即貪戀,漲了還想漲,賺了還想賺,名曰拼搏,實為不知足。從8元漲到14元,拋了,又看漲到18元,追進去,40元拋出,60元又追,80元也追,120元還追,指望到200元,大家都知道這是只什麼股票。回過頭想想,也覺得奇怪,自己迷失了根本,讓氣氛沖昏頭腦,讓貪戀迷糊心竅。這就是貪,過分追求。

  瞋。就是瞋恚。一遇逆境或不如己意,就發怒、發恨、抱怨,不反省自己。拋了見漲,心裡不舒服,買了就套,心裡更不舒服,執著、堅持,卻不分析、不研究、不安心,任憑自己的思路去一意孤行,或者走極端,走向反面,去信傳聞、信專家、信玄學、信莊家、信一些深奧的分析方法、信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分析工具。結果是亂了自己的心境,迷失了自己的判斷。

(找到自我的盤感,一如 重返榮耀之主角)

  其三,不追求圓滿完善。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,世間十全十美的事少有。所以佛學中說,殘缺也是美,殘缺是生命的本質,也是世界的實相。

  股票投資其實也是這樣,有格言說,“八成是神仙,”“不賣最高,不買最低,”“魚頭魚尾留給別人,” (如同福氣老師所言: 勢不可盡)。買了漲的,又想要黑馬,騎上黑馬,要跑全程,跑了全程,又不願放過階段差價,這是許多人在股市的寫照。結果大多是高位未走,又從終點回到起點,心態反而被破壞。還有一些朋友,賺了高興,虧了傷心,口裡說,只想賺一點點,實際天天都在算帳,又賺了多少,資產達到幾位數,可以買車買房買電器。許多時候,算帳之時,就是大跌之前,十有八九靈驗,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和經歷。

  問:大師將佛學哲理與股票投資完滿結合,聽后很受啟迪。最后想問你,佛教講因緣,緣起緣滅,既然如此何必還在投資上努力?作為一個普通的股民又怎樣領會佛學的真諦呢。

  答:世間對佛學其實有許多誤解。佛學的確強調諸法因緣而起,空白自性,但並非說每人前途命中注定。壞的命運也可以藉種種植善而加以改變。佛教並不鼓勵人聽天由命或樂天知命,而希望人開創命運。同樣佛教對世事關心而不干政,對科學知道而不迷信,對財富享有而不擁有。佛教有所取,有所捨,有所捨才能有所得。

  對於普通的投資者,領悟佛理的最好方法是,保持心態的安寧和快樂,做一個快樂的投資者。快樂有多種層次,有生理的快樂,有迷戀藝術的精神快樂,還有追求理想、目標、信奉宗教的靈魂快樂。作為一個投資者也有多種快樂,有投資成功贏錢的快樂,有贏虧過程中體驗的快樂,更要有漲跌贏虧尋常事,苦樂一念間而帶來心態的平和乃至事事圓融的心靈。這恐怕是我們最希望達到而最難達至的快樂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野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