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日 早上8點半
今天是愚人節~~呵呵~~
指數最近沒啥表現,沒辦法鳥事一堆,日本核災,歐債,利比亞戰事,零組件的供需來源,
這麼多不利的因素,會有多好,電子公司普遍一句話叫五窮六絕~~我想今年還真的是
會很明顯~~~~
連宏碁都下修財測,NB族群這一陣子有得"鳥"一下了,平板電腦的掘起,影響到其營運~~
有壓力~~~難怪巴菲特喜歡穩健傳產股~~電子類股常快速的成長,但也快速的下滑~~
看來去買豆腐股好了~~別笑~~真的有這檔,每年的股息還真不錯~~今年還配2塊現金~~
波動小就是了~~清潔劑也是可買,和桐也是蠻不錯的,Bill大哥去年有推過這檔~~~
接下來有幾天假期,好好放鬆一下唄~~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享~
搶食平板 PC品牌艱困的挑戰
在宏碁平板電腦將大舉推出當下,為宏碁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軍蘭奇閃電辭職,宏碁打算「第三次改造」,重拾過去最著重的品牌與客戶價值。然而,蘋果平板電腦創造「紅海」旋風,不只宏碁,所有PC品牌未來都將面臨極艱困的挑戰。
在連續二季下修營運衝擊下,蘭奇辭職,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日前的話語似乎已透露端倪。事實上,成立逾三十個年頭的宏碁,已歷經二次「再造」,時間剛好是每隔十年出現一次,施振榮坦言,算一算時間,差不多是「新再造」時候了。
近二、三年來,宏碁老臣相繼退休,外籍員工紛紛浮上檯面接棒,外界一度傳出宏碁這幾年由於蘭奇聲勢蒸蒸日上,已出現管理階層「去台灣化」問題。
事實上,蘭奇的強勢作風,不只用在台灣主管上,同樣也用在外國主管,即便外界認為他安插自己的人馬接任重要職務,但是蘭奇在過去幾年戰功頻頻,施振榮用人以「戰功」為首要,當然也就察而不言。
不過,連續二季調降財測,董事會當然不可能不聞不問,過去業績好、講話大聲的蘭奇,仍然堅持規模與成長,才是宏碁前進的動能,然而,施振榮與董事們認為隨著平板電腦、智慧型手機的壯大,該是考慮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利潤的時候了。
過去,宏碁以平價、強力行銷通路的方式,在NB市場過關斬將,眼看要朝世界第一邁進,不料半路殺出蘋果這個恐怖對手。
蘋果強項不是低價,而是高性能價格比與品牌魅力,若用同樣的價格,恐怕蘋果都是多數消費者首選,何況現在蘋果平板的價格,可是低於多數平板電腦產品。更有甚者,蘋果推出iPad 2的同時,還調降iPad售價,擺明挖了一個「殺價紅海」給後進者跳,宏碁這次的「新再造」,挑戰恐怕不輸當初品牌、代工分家的改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7日 凌晨2點半
名家觀點/文化包容力 決定國際競爭力
【經濟日報╱湯明哲 (記者邱子瑜紀錄整理)】 2011.04.06
我認為台灣企業的國際化之路有三大阻礙,第一是台灣國際化人才不足、第二是企業管理制度不夠完善,而面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和雅量更「有待加強」。
我們以美國企業如奇異(GE)、花旗銀行、嬌生等做為國際企業標竿,管理講求「對事不對人」的境界,如果用圍棋選手的段數高低來比喻,台商的管理段數還差美商一大截。
國際企業需進行全球採購、生產、管銷等平台的建立,美商的優勢在於人才均以英文溝通、對各種文化又能兼容並蓄,企業的運作可仰賴制度,因此經理人可以在地化,不見得非本國人士不可。
但台灣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夠完善、成熟,加上員工語文能力普遍不足,企業很缺乏國際化人才,無法大量、經常性外派,均使得企業國際化窒礙難行。
此外,面對不同文化的態度和溝通能力也是台灣企業的一大考驗。台灣人要面子、歐美人講裡子;台灣人的溝通方式間接婉轉,歐美人則直來直往,久而久之便會形成隔閡。
以宏碁為例,當年宏碁聘任前執行長蘭奇是「偉大的一步」,這決定下得勇敢、難得,蘭奇也確實帶領宏碁成為全球第二大筆記型電腦品牌,這次卻閃電下台,讓人感慨萬分。
一般國際企業至少會用一年時間來檢視一名主管的決策,加上平板電腦對PC產業的衝擊全球皆然,若蘭奇只因連續兩季績效不佳而下台,實在說不過去,我認為,宏碁內部已出現文化衝突,溝通機制失衡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。
台灣企業面對不同文化人才時,應更有雅量,加強內部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力;而外籍經理人可為企業帶來新的思維,仍是值得企業考慮的人才選項。
台灣企業想變身為國際化企業,真的很難做到,連日本、歐洲企業也不見得能成功。過去台灣企業在人才管理上採粗放式管理,獎勵員工靠分紅;產業別上以做代工為主,缺乏行銷經驗,結果便是製造能力一流,把產品做的很好, 管理手法不如製造產品那樣細膩,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才管理精緻度不足。
儘管企業體龐大如台塑集團、台積電,不論是買下國外公司或聘用外籍高階經理人,和真正的國際企業比起來,仍有一段差距要努力。
(本文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口述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全球製造業之「震」撼教訓
2011/04/06-劉欣欣
近年來,全球製造業發展出環環相扣的供應鏈,並進入低庫存的即時生產時代。這樣的緊密銜接的環節,雖然效率奇高,但亦伴隨著高風險。這次日本強震,也震出了全球製造業該反思的課題-如何避免斷鏈危機?
經濟學人(Econmist)指出,其實在日本311強震之前,已有數次類似經驗,值得製造業警惕、借鏡。如2010年冰島火山灰阻斷歐洲上空飛航,讓全球供應鏈遇上空前考驗。但不同的是,火山灰的影響只是暫時的,日本震災卻因隨之而來的海嘯、核災、供電短缺,而陷入難以預估復原期的困境。
若以規模及效應而論,日本強震的嚴重程度,恐怕不亞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。經濟學人對此提出相當值得深思的精闢分析。日本天災與金融海嘯雖然成因不同,卻也有2點很相似-擴散程度及在危機中被凸顯出來的某種重要關聯性。爆出問題的都是系統中原本看來相當強健的部分,即次級房貸與天災造成的經濟迴流現象,接著事態更迅速蔓延開來。
就像銀行業發現流動資金突然蒸發,工廠也發現總是穩定輸入的零件突然不再湧入。金融監管單位愕然發覺影子銀行制度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下的真相,製造業者也意識到對上流供應源的了解有多淺薄。雷曼兄弟垮台時,其複雜的公司結構引發金融界骨牌效應,而如今製造業也出現類似的駭人漣漪效應。
金融危機時出現所謂的「太大不能倒」現象,無獨有偶,日本供應商的重要地位如今也在危機中被凸顯出來。工廠因地震受損的公司包括三菱瓦斯化學株式會社(Mitsubishi Gas Chemical)、日立化成及吳羽株式會社;前兩者所生產的某種特殊樹脂,專門用於黏合智慧型手機內的微型晶片,2家產量共佔市場的9成以上;而吳羽出產的高分子聚合物,則是蘋果(Apple)iPod小型電池的原料,市佔率高達7成。
現在世界各地的製造業者都忙著穩固珍貴零件及材料的供給,同時還一邊哄抬價格;日本及美國汽車業者則被迫減產。更糟的是,沒有人能確定何時能脫離供應危機,而所剩庫存又不斷消耗。日本供應業者又因多重阻礙難以復產:餘震、核災、電力不足。尤其電力供應問題恐怕1年內都難以徹底解決。
匯豐銀行(HSBC)經濟學家指出,未來或許有必要從「即時生產」轉向「未雨綢繆」,以強化供應鏈,以控制生產中斷帶來的損失。
無論是上流供應端或下游消費端勢必轉向多頭路線,以分散可能風險。例如幾近壟斷某種關鍵零件或材料的供應商,有必要將其生產廠房分散至不同地區,同時其他較小型的競爭對手也會出現轉單效應。如里昂證券(CLSA)指出,台灣上銀科技供應的線性致動器,市佔率本為10%,如今則有機會從獨佔55%市場的日本THK手上分得客源。
然而製造業者壓低零件庫存的壓力並未改變,因此可以預見,一種新興產業可望從危機中崛起-庫存管理專門業者。
如同銀行業過度擴張,結果爆發金融海嘯,自食惡果一般,近年來全球工業逐漸發展出高效率的線性生產鏈,但同時也形成產業界在這類供應災難面前不堪一擊的窘境。現在製造業在忙著止血的同時,也得考慮是否該暫時反其道而行,捨棄效率先求穩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呂學錦整隊 攻大陸雲端
2011-04-06 工商時報 【記者林淑惠/台北報導】
呂學錦帶隊,林百里、李詩欽親征大陸,大搶十二五規劃釋出的5年兆元雲端商機!
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中國雲計算大會,將於下月中旬登場,台灣及中國兩地雲端產業發展協會,將為旗下會員安排兩岸首場雲端商談會。
台灣方面將由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帶隊,積極布局雲端產業的廣達、英業達,已表達將由董事長林百里、李詩欽親自與會,爭取大陸十二五規劃釋出的5年兆元雲端商機。
台灣雲端運算產業發展協會會員包括鴻海、宏達電、台達電、威盛、華碩、緯創、聯發科及友訊、仲琦及明泰等廠商,正協調相關高層出席中。
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及呂學錦、工研院將共同安排兩岸雲端產業上中下游產業廠商,以圓桌論壇方式,召開兩岸首場雲端商談會。
由於這次在大陸舉辦的雲端大會,是中國宣布十二五規劃推動細節之後,第一場國際型雲端產業大會,國際及兩岸知名企業高層都將應邀出席,包括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、戴爾全球雲端部門最高主管John Igoe、諾基亞首席技術官Rich Green、中移動集團副總裁李正茂、中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、中聯通研究院院長童曉渝、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楊傑,華為核心網產品首席技術官李三琦、聯想副總裁賀志強、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。
呂學錦及資策會副執行長王瑋,將應邀專題演講,分享台灣在雲端產業領域的優勢及兩岸互補優勢所在。
廣達日昨宣布,將在大陸新設雲達公司,負責開發雲端運算軟體,並作為相關支援雲端產品在大陸銷售窗口,除此之外,林百里已與大陸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、Yahoo創辦人楊致遠、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、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共同合資成立北京天云融創,將在筆電代工之外,立足雲端龍頭地位。
英業達則鎖定貨櫃型伺服器,將與工研院合作,打算整合軟、硬體、服務,以整案輸出方式出貨。
中華電負責爭取大陸電信三雄及5大試點城市的「造雲」計畫,同時,與英業達策略聯盟成立雲端運算測試中心,提供台廠測試,未來並整合10家軟體及應用服務廠商,共食大陸雲端商機。
市場人士分析,筆電產業正受平板電腦大軍壓境、從品牌到代工都大受衝擊,廣達及英業達積極拓展雲端產業,另闢產業新商機意味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7日 早上9點20分
文章分享~~
博鰲論壇調查 台灣競爭力亞洲第二
一份由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完成的「亞洲經濟體競爭力」評估,顯示去年度台灣排名第二,僅次於南韓,日本第三,香港第五,而大陸為十一。
主持這項計畫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處長王軍昨天指出,這是博鰲論壇首次針對亞洲卅五個經濟體所做的調查研究,將在本月中旬亞洲博鰲論壇上公布。
台灣在亞洲經濟體競爭力評估排名第二、商業行政效率排名第七、基礎設施能力排名第八、宏觀經濟排名第三、在人力資本與創新排名第一。但在發展水準上排名,只得第十九。
報告稱,台灣的最大競爭優勢在於教育和創新。在教育方面,台灣高等教育入學率在亞洲僅於南韓,良好教育也支持創新能力提升,創新潛力列亞洲第一位,人均專利數名列前茅。
台灣的隱憂主要在三方面:一是政府商業行政效率排名不高,政治家的公信度下降、政府任人唯親風氣的蔓延並未消除。二是交通基礎設施較差,同樣屬於島嶼地形,台灣交通設施完善程度相對於日本還有較大差距。三是醫療水準較差,主要是外科醫生人數較少。
排在十一位的大陸,王軍表示,中國大陸總體排名不高,首要競爭優勢在於巨大的國內外市場規模、經濟總量以及人力資本與創新能力。其中,經濟總量占據亞洲第一位,這使大陸企業能享受規模經濟好處,人口眾多顯示出科技出口能力較強,使大陸在人力資本與創新的排名居第七的較前位。
另外,中國大陸能夠長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,具有高國民儲蓄率和較低通膨,使大陸經濟發展潛力較高,排名第十四。
但大陸也面臨三項不足:一是政府商業行政效率低,居第廿二位,包括商業審批和商業仲裁效率;基礎設施能力位於第十四,包括網路、電力以及通訊設施;社會發展水平排第卅一,包括醫療服和交通安全問題。社會管理嚴重落後經濟發展。
王軍表示,中國大陸未來的挑戰有三:一是市場化要進一步加強、二是城鎮化要進一步擴大、三是工業化還沒有完全實施。尤其是社會管理和社會發展,要大幅度加強。
第五名香港,在高效對外經濟交流和宏觀經濟穩定性具較強優勢,但要改善的包括電力、交通以及各級教育入學率和社會發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先探/謝金河:老牛皮股大翻身
台股進入第二季,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情勢,選股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第一季的行情,加權指數從八九七二點一度攻到九二二○,但最低一度跌到八○七○,如今在八千六百多點的位置,台股呈現大震盪,收小跌的格局。
不過個股變化佷大,有一些舉足輕重的個股仍值得深入討論。一是宏達電寫下一一五○元新高後,三十一日仍能走新高,表現可說是出類拔萃,比起大立光、宸鴻、碩禾都還要出色。宏達電達陣,代表智慧手機產業的興盛。
二是電子業受制於日本產業鏈斷貨危機,但是像陶瓷粉末的九豪、信昌電都出類拔萃,化成鋁箔的立敦、腐蝕箔的展成,還有宏達電與瑞軒加持的GOUERCENS保護玻璃的台龍,強攻玻璃薄化設備的弘塑。另外光纖族群看好,從聯鈞、上詮、前鼎、光環、華星光都展現威力,另有微軟加持的韌體商系微也有出色表現。整個來看,電子股以小型,材料替代,或是沈寂已久的光纖類股為主。
宏諅變地雷 電子股衝擊大
電子代工最大權值股鴻海面臨百元關卡保衛戰,面板與半導體受制於材料供應,未來前景也充滿挑戰。由於對電子業原料庫存備料狀況不明,使得介入大型權值股有如摸黑前進,充滿不確定性,這次宏碁突然急跌將近三個跌停,對電子股帶來相當沈重的傷害。
三、從中東情勢到日本地震,全球不確定性愈來愈多,外資選股也盡量從好進好出的大型權值股著手;既然電子股暗瘡很多,外資近期的布局轉向大型金控股。中信金、兆豐金、國泰金、富邦金都受青睞;再來是產業大型股,三十日外資買超台泥逾二萬張,這是過去罕見。
四、資金開始尋找相對有題材的類股,像日本地震後,中國大陸、香港漲幅最驚人的是水泥股,海螺水泥公布去年全年淨利六五.一億人民幣,股價寫下四九.一港元新高。三月以來,海螺水泥從三三.二五漲到四九.一港元,漲幅達四七.六%,最具威力的是中國建材從七.四漲到二九.八港元,漲幅高達七一%,外資回頭買水泥股,已經嗅到中國水泥股大漲的味道。
中國水泥股漲翻天
台泥國際漲上去,市值已到一三○億港元,已把市值撐高到五○○億台幣以上,對台泥與嘉泥帶來的助力十分之大。水泥股過去不受散戶青睞,但是這回台泥從二九.三元漲到三六.二元,展現了過去沒有過的活力。最近中國大陸從水泥漲到鋼鐵、到玻璃,台灣會不會從這個方向跟進值得注意。
進入第二季,也許選股會出現空前變化,也就是說非典型的選股模式,過去大家喜歡操作電子股,但是現在不確定變數增多,假如說連宏碁也會變成地雷股,那麼誰能保證不會有問題?在這個考量上,過去經營穩健的企業,股價紛紛抬頭,這回台塑、台化領先創新高,意義很重大。
中國概念題材成避險新天地
從這個方向來看,最近台泥、亞泥、嘉泥、東泥看起來已開始熱身,台玻股性最穩健,但是股價也寫下四○.九五元新高,最近連股性最溫和的中鋼都悄悄寫下三五.二五元新高價,可以看出這些昔日在股市最沒有聲音的個股已開始發聲了。這是很顯著的表態,從日本重建題材出發,連食品股最近都有了動意。
香港的康師傅、旺旺都表現不錯,最近統一也從地震前三六.四元悄悄漲到四○.三元,為食品股點出新方向,最近肉品股大成、卜蜂開始受到青睞。
第二個角度是中國題材成了日本地震後最好避險新天地,中國概念題材不斷在發酵。具中概題材的內需股以全家股價一口氣漲到一三四元,迭創歷史新高最強勢,有了全家奮力往上拱,統一超商下檔空間十分有限。最近具中概題材的如遠百又從四○.七五元拉升到四六.九元,益航從五四.九元漲到六七.四元,麗嬰房從三八.五元漲到四六.四五元,櫻花從二○.四五元漲到二四.八元,都十分具有代表性。宏全從六三.七元拉升到七五.四元,最近宣布增資,看起來穩中求勝,企圖心不小;百和也從二八.六五元漲到三五.二五元。最近投信買盤指向麵包烘焙的新麥,股價與成交量正在慢慢升溫,可以開始留意。
文.謝金河/專欄;先探周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8日 凌晨1點30分
先益(3531) 100年3月營收1.52億、年增11.52%
閎康 (3587) 100年3月營收5324萬、年增32.88%
新漢(8234) 100年3月營收3.11億、年增39.33%
鑫永銓(2114)100年3月營收1.821億元 年增56.24%
威力盟(3080)100年3月營收7.14億、年減5.76%
思源 (2473) 100年3月營收1.09億、年增22.21%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9日 星期六 23點05分
大塚(3570)100年3月營收4767萬、年增47.85%
亞翔 (6139)100年3月營收3.53億、年增41.23%
尖點(8021)100年3月營收9194萬、年增18.96%
遠翔科(6230)100年3月營收9248萬、年增8.60%
永信建(5508)100年3月營收2.04億、年增11.76%
超眾(6230)100年3月營收2.50億、年減6.63%
百一(6152)100年3月營收7.84億、年增48.99%
廣運 (6125)100年3月營收2.20億、年減44.99%
明泰 (3380)100年3月營收20.11億、年增5.23%
廣積(8050)100年3月營收1.78億、年增36.67%
和椿 (6215)100年3月營收1.47億、年增31.82%
光洋科(1785)100年3月營收88.67億、年增216.23%
蜜望實(8043)100年3月營收5.15億、年增22.30%
金益鼎(8390)100年3月營收2.20億、年增16.55%
倍微 (6270)100年3月營收2.65億、年減29.22%
蔚華科(3055) 100年3月營收4.17億、年減23.41%
順德(2351)100年3月營收7.28億、年增22.06%
華立(3010)100年3月營收25.21億、年增71.96%
宏正(6277)100年3月營收2.92億、年增12.26%
精誠 (6214)100年3月營收10.26億、年增32.44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11日 凌晨1點30分
千餘檔股票,如何選擇,如何操作~~去認識~~選擇你較熟悉的個股~化繁為簡~~
嚴選在嚴選~~~
上面不到30檔的個股都是我比較會去觀注的個股~~
可能有些人開始發現到,我很喜歡操作設備廠商的類股~~呵呵~~~習慣而已~~~
大盤反彈至今近8900,但台幣最近又一直升值,電子類股似乎都不太妙的感覺~~
短線上來說是如此,但也是因為如此的原因,很多的電子類股才有這樣的價位~~
我們的討論股,在前一波殺下來的時候還低於46塊~~小飆股阿康也曾回到我們差不多
進場的價位~~工業電腦小新也是一樣,連最愛的尖翔二兄弟都回到持股的價位~~
看不懂要買啥的人,不都是一不錯的買點嗎??
前一陣子說過低於22塊的小蔚都會有不錯的成果~~簡單的思考,有股東進22.1價位幾仟張
,你有啥好怕,但有一點要說一下,他不是飆股~~
指數接下來要上還是下,不管他,下就找買點,上就找賣點~~不追價~~~
接下來要公布年報和季報,完後又有幾個月空窗期~~~思考一下~~
不覺得每個月固定看看財報,一季完看看eps,毛利率,看看自個買的個股績效如何~~
感覺還不錯嗎???? 不用去殺來殺去,...........前三月的營收都出來了,不妨練習算算~~
自個買的個股,第一季eps會是多少~~~~~
買進的心態很重要,當一進貨,股價就一直向下倒車,試問一下,一開始你買進的原因是啥
??你知道你在做啥嗎????
討論股,一破50我就 叫我老爸買個幾張,我只說今年估配4塊左右,且長線看好他~~
他也沒說啥就進~~等配息~~後來跌破46~~他也沒跑來窮緊張,現又回到50塊以上~~
股票不就是這樣,上上下下的,有誰可以擔保一定向上,只能說向上的機率高不高~~
去年12月,有一個親友買進一檔叫冠德的營建股說有賺就要跑,記得他買33點多吧~~
後來好像有到35吧,沒跑,跟我說會在向上,市場有人跟他說會到40~~後來一路向下 跑~~
現好像是22塊多吧~~ 未來會不會到40我是不知道,但現在每天抱的心很不安,又何必~~~
唉~~~市場的人話能信~~~大家都去市場聽明牌就好~~這種人很多~~不不不是非常多~~
我身邊的人有一堆,會賺的股票,一檔就夠~~買了一堆你能都顧到嗎???????
我親愛的親戚啊,錢太多,善事不如多做點~~!!!!還記得去年幫一個親友賺了8成的獲利~~
後來這一年,停滯了,不上不下的,他老人家開始"聽說"~~~聽"某人"說的很準,
開始亂買~~我記得有大同,富鼎,奇美,來德,仁寶 ,友達,無言,現都慘套了~~~~
我只知道一件事,他們錢真多,可以這樣買~~~我想這個"某人"可能很會搶時機跟題材~~
可惜跟進的人,應該不知他的方式是啥!!!!!!
如果只想坐享其成,聽信明牌說,賠錢了,又能怪誰~~
自己才是主人吧~~~
投資最大的獲利就是投資你自己~~
股海中有的是"""機會""""
但切記,這不是保單,沒有一定""保障獲利""~~~~處處是風險~~
疑慮+不安=風險的開始~~~~~~~~~~~~~~~~~~~~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12日 星期二 早上8點40分
最近就是多看少做比較好~~~
油價不停的向上漲,唉,希望快平穩下來~~~~
昨日打的"聽說"那些股票並不是不好,而是要知道你為何而買~~
說過只要你能賺到錢,沒有什麼叫壞股,只是適不適合你的性格 ,方法和操作~~~
多聽多看多想多學是好事,最重要是要能夠進行"自我消化","判斷" 評估而行之~~
好股和壞股因人而異,沒有絕對的事,風險控管好,就ok了~~~
聽說+靜心思考+審慎評估=機會~~~~~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13日 凌晨3點
分散風險的觀念是對的,但絕對不是"超分散持股",應該說有技巧有規劃的進行~~
如資金的規劃,持股的規劃,買賣的規劃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上面有提到,"老人家"買了一堆股,全都聽來的,他說他有分散風險,你說對不對~~
他說被套了,就等領股息,os 上面那幾檔有幾檔可領股息~~又有多少股息可領~~
重點是~~你不是說要做短嗎??有賺就要跑~~~~
那 那 那~~~反之,是不是有賠也要跑,也就是停損呢????
演變成短線變長線~~~~長期看好的個股~~結果一小賺就跑了,又急著找下一檔了~~~~~~~
又變成了~~長線變短線~~~~~~真害~~~@@
~如果說買了7檔,7檔全都被套~~~沒有一檔獲利的話,
那是不是要思考一下,放銀行定存可能比較好~~~
人云亦云,心無定見,還是暫先觀望~~停 看 聽~~的好~~~
俗語說""吃緊撞破碗""別太急在一時就想賺大條的,常常會欲速則不達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16日 凌晨2點30分
哇~收黑,跌84點 指數收8718~~
呼,來吧!!!! 下星期也許不好看,管他的~~~
新手的傢伙們,這篇日記注意看~~~~並仔細思考看看~~~
買股超簡單分析法~~~~最基本的一定要了解~~~
我們拿阿大來說好了~~~
先看基本資料,
1.負債比17 (低比高好,欠錢愈多當然不好)
2.淨值23 (不低於10都好)
3.毛利率49( 毛利愈高愈好,可以跟同業比較,可以每季比較)
4.近幾年eps,股利,和高低股價(歷史軌跡找參考答案)
年份 股利 EPS 最高股價 最低股價
98年 現金 1.398 1. 59 33 22
99年 現金2 2.81 45 27.2
100年 ?
5.公司做啥?不懂沒關係,至少要懂一點~~搜尋公司網站,進去晃一下~~~
原來是一家日商公司和震旦集團合資設立~~繪圖軟體銷售~~CAD~
6.資本額 1.67億 董監持股佔45%
去年EPS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
2.81 0.23 0.51 0.97 1.11
7.融資多少
思考吧~~~~
板大~~量很小,流通性風險~~~嗯對~~~~那就小玩可以吧!!!(5張~10張了不起)
沒記錯的話,去年10月多透露,~~28進~~還有人買到27塊多~~~
今年第一季的營收遠比去年第一季大幅度成長~~估0.8~1塊~~
那可以續放嗎???值得期待嗎???(自己評定)
(這沒有一定答案,今天最高來到37.3收36.1好像都還有近3成獲利,
要全數落袋,續放,部分獲利還是換股要自個選擇)
這種股票是我自己私藏股~~並不想太公開(私心,呵呵)~~~
但簡單選股原則差不多如此~
資金少有資金 少的操作方法,資金多有其它買股原則 ,
你可以套在其它個股身上,如我一直很喜愛的阿翔,阿尖,阿康,小新~~~
還是你們的個股身上~~~看看目前你買的價位,約落在歷史價位中的那一區塊~~
仔細評估看看~~~~~~
上述是基本中的基本,股市中還有各式各種的狀況要注意,但連這都不去
觀看和思考,風險必常伴隨在其身旁,~~~~~~~~~~~~~~~~
((呵呵,一切純屬蝦扯,參考就好)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19日凌晨2點
大盤指數收8714.48 下跌3.64
★集中市場融資減12.28億達2940.04億融券減18491張達17萬1953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享文~
失去「日本製造」 世界會如何?
2011/04/18-陳逸民
在震災發生前,日本就已經危機四伏,而震災發生後,則讓全球體驗到真實版的「失去日本製造」。從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起,諸多日本企業的運轉紛紛中止,全球各個產業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失去日本製造的陣痛。
日本人精心打造的產業鏈已經遍佈全球,與全球各地經濟血肉相連。因為地震而突然抽離,讓全球感嘆全球對日本製造已經依賴太深。不論是佳能在馬來西亞的相機代工廠,或是豐田(Toyota)的美國廠,以及台灣的仁寶以及廣達,或是富士康深圳的工廠,面臨生產線隨時可能停擺,大家都在關心日本震災對其企業的影響。
放大 從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起,諸多日本企業的運轉紛紛中止,全球各個產業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失去日本製造的陣痛。法新社
近年來日本許多公司顯得暮氣沉沉,一度讓人以為日本製造業已經江河日下。不過經濟觀察網指出,這次地震,日本製造的瞬間暫停,反而讓人感受到它的強大。它們已經如水銀瀉地般滲入全球製造葉的各個角落,到處都有日本製造的身影,到處都能感受到它們的力量。
台灣的幾家大晶片製造商表示,它們的庫存原料最多還可以支援1個多月的生產,如果屆時停供的情況還不結束,那麼手機晶片企業只能面臨停產,從而直接威脅到下游的手機製造商。隨之而來的將是全球智慧型手機生產、出貨、即將上市的手機等通通都將延後,因為蘋果(Apple)、三星(Samsung)、諾基亞(Nokia)、宏達電(HTC)等主流手機廠商將面臨無米之炊的威脅。
太平洋對岸的蘋果(Apple)也體驗到了大地震帶來的打擊。這支在過去1年漲幅達到70%的股票,從3月15日開始,兩天內從350美元降至330美元,市值蒸發超過200億美元。這一次蘋果是真的缺貨了。3月11日以來,蘋果不斷延後iPad 2的網路預訂發貨時間,由最初的3~5天發貨延長到4~5周。
日本有5大供應商為iPad 2提供核心零件,東芝(Toshiba)是NAND快閃記憶體的主要供應商,爾必達(Elpida)負責生產DRAM記憶體卡,AKM半導體為iPad 2生產指南針,旭硝子(Asahi Glass)生產觸控式螢幕外層玻璃,蘋果的日本分公司則生產系統電池。
除了這5家公司,蘋果還有一長串日本供應商名單,只要其中任何1家受到地震的影響,都可能影響到蘋果熱銷產品的出貨。即使這一長串企業在地震中都毫髮未傷,地震後的物流中斷、電力不足導致的停產也會打亂蘋果的供貨計畫。
隨著蘋果的幾大供應商紛紛停產,未來iPhone 5將延遲上市的傳言似乎正成為現實。一場地震,讓iPhone 5的上市日期變得撲朔迷離。1台iPhone中從日本採購的零件就占了手機總成本的34%。日本的電子工業在總體上依舊領先於臺灣和韓國,即使日本供應商產能中斷,這些配件生產也不可能轉移到其他地方。
倘若總部核心零件的生產供應不能跟上,耗完庫存之後,大陸、美國,還有印度的工廠生產肯定難以為繼。無奈之下,也只好給工人放假削減產能了。而在墨西哥,日系車廠大約每年從日本進口25億美元的汽車零件,占該國進口產品金額總量的8%,對日本進口零件的依賴程度最高,當地的工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也就更低。
從全球產業鏈的演變來看,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已開發國家表現出來的是去製造化,服務立國,以金融立國,日本卻幾近固執地堅持產業立國。甚至有一種觀點認為,正是因為懼怕產業結構空洞化,使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失去了產業結構轉型的大好時機,導致在資訊產業方面落後於美國。
在產業鏈移植時,日本一定是掌握最高端的一段,把核心技術和利潤緊緊地抓在手中。在許多東道國的合資企業看似生產工廠,實則是在日本布下的銷售網路。在這個過程中,把許多東道國的品牌也納入了日本經濟的共同體中。許多品牌其實只是有名無實,核心零件都是日本的。美國製造就曾被產業鏈式的作戰打得很慘。美國開創了許多行業,比如收音機、洗衣機、電視機、汽車等,但都被日本人一一擊敗。
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,日本製造遇到了新的挑戰。美國以資本和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模式逐漸取得優勢,快速研發、快速生產、快速消費的大規模生產模式成為全球化的主導模式,日本曾引以為傲的軍團式作戰受到挑戰。價格高品質高的日本貨受到了價格、品質適當的美國貨的衝擊,更受到了廉價大陸貨的衝擊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0日凌晨2點
指數收8638.55 跌75.93 成交量997.82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減4.61億達2935.42億融券減1681張達17萬272張
宏正6277 現金股利4.1元 (跟預測差不多)
和樁6215 現金股利1.8元 (Good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1日早上8點
指數收8813.28 漲174.73 成交量1237.54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減3.67億達2931.74億融券增13154張達18萬3429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2日凌晨2點半
指數收8957.65 漲144.37 成交量1592.89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增7.26億達2938.99億融券增 1萬3794張達19萬7222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指數在二天快速的上揚,成交量一下子升的太快~~就怕來的快去的也快~~~
不重要,鎖股操作~~一切專注自個持股~~~
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,看回我們的個股唄~~
阿翔~~今日表現不錯,穩健慢慢向上推升
小新~也是表現不錯
小尖,似乎還在睡覺~~
小康~平穩著
阿先~有點弱
阿正,阿信~持平
百一,阿大~洗洗中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4日 晚上11點
週五收 8969.43點 漲11.78 成交 1140.92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增20.05億達2959.05億融券增 1萬3177張達21萬 399張
呼~~ 小新攻上30囉~~酷~~~ 恭喜囉!!新吉~~~呵呵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資金如何配置
我的習慣~~
買進差不多價位的個股~~~大家眼尖的話~~應該會發現~~~
我所觀注和常提起的個股~~價位很多都落在20幾塊 到30幾塊這中間~~~
呵呵,這幾檔個股,最近的表現都很不錯~~
如阿鑫~~已從29到41囉~~阿大28到39~小新24到30~~
阿尖和阿先現較落後一點~~
阿正和阿翔都穩穩向上
阿康和阿信也是持續在向上游~~
先簡單說一下好了~~以目前大家較常見的資金狀況~~~50萬~~
我的方式會選出三檔標的~~價位都差不多的~~
都以5張為一個單位~~其餘做備用資金~或者小買其它個股~~
小賺小跑~~基於人性的考量~~~誰的漲幅較大就開始一張一張賣~~
賣出後,你可以選擇續買,尚未漲的另二檔~~也可資金先留著~~
觀看之後的發展在打算~~~這三檔標的,一定要把握住
"進可攻, 退可守"的原則~~不知道,有沒有看懂~~~???
記得,股市中,"看 不 懂" 就先休息~~休息也是一種策略~~~
下週一也許還會在向上漲,週二回~~但回的幅度也應該有限了~~
想抱好的就抱好,想獲利的就獲利~~
用投資的思考點去尋找標的,用投機的方式去運用~~
把二種的模式搞懂,用投機的獲利在去買, 投資的商品~~
用分批賣出的策略,保留投資的標的~~會不會像在饒口令~~~
(呵呵~~~不然怎叫蝦扯呢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6日 凌晨2點
指數收8950.75 跌18.68 成交量1019.54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增9.53億達2968.58億 融券增2萬1015張達23萬1414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金字塔頂的「日本製造」岌岌可危
2011/04/25-陳逸民
日本製造業江河日下,近年來許多公司顯得暮氣沉沉,震災造成日本製造瞬間暫停,則讓情況雪上加霜。文匯報指出,隨著高科技產業進入調整期,加上日本經濟低迷不振,大多數日本製造產業經營虧損,名噪一時的「Made in Japan」(日本製造)也悄悄向「Design in Japan」(日本設計)轉變,削弱日企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品質監控的優勢,日本製造業岌岌可危。
從家電到汽車,曾幾何時「日本製造」就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。日本製造曾經雄霸一時,並催生了日本戰後經濟奇蹟,促使歐美商家都前往日本學習企業品質管理。但隨著1990年代經濟泡沫爆破,日本長期陷入低迷,近年日本產品也屢爆問題。
放大 震災造成日本製造瞬間暫停,名噪一時的「Made in Japan」(日本製造)也悄悄向「Design in Japan」(日本設計)轉變,削弱日企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品質監控的優勢,日本製造業岌岌可危。法新社
儘管品質優良,但由於全球需求的大幅下挫,以及日圓大幅升值,讓日本製造商陷入危機,並重新引發了關於日本依賴製造業的辯論。 這是因為將這場衰退傳遞到日本的並非金融業,而是製造業。儘管日本不存在房地產泡沫或銀行業危機,但出口下滑使其成為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較明顯的國家之一。
金融時報(FT)報導,日本公司一直在悄悄將生產轉移到海外,以消除貿易壁壘或利用較為廉價的外國勞動力。 在日本每10名員工中,就有1名在製造業工作。 2006年日本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21%,以已開發國家標準衡量,這一比例仍舊偏高,但遠遠低於1970年36%的高峰水準。
日本製造業的影響力無所不在。從世界上最小的晶片到世界上最長的吊橋,都有日本製造業的影子。當許多日本企業隨著大地震暫時停擺之時,全球各地都有一大群人像關注自己企業一樣,關注著日本相關企業的重建。因為大地震衝擊的不僅僅是日本製造,也同樣衝擊著他們的企業。日本精心打造的產業鏈已經遍佈全球,與當地經濟血肉相連,如今驟然暫停,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白益民表示,如果沒有日本的核心技術與零部件供應,全球相關產業可能會退回到3、40年前的生產水準。
第一財經日報指出,在產業鏈移植時,日本一定是掌握最高端的一段,把核心技術和利潤緊緊地抓在手中。許多東道國的合資企業看似生產工廠,實則是在日本布下的銷售網路。例如對車企來說,引擎、變速箱等零件的相關技術都是日企緊緊握住的不傳之秘,利潤豐厚的零部件、發動機、高端內部裝飾等部件的生產,被牢牢掌控在國內嫡系企業,利潤微薄的組裝環節則丟給眾多海外企業。
在這個過程中,把許多東道國的品牌也納入了日本經濟的共同體中。許多品牌其實只是有名無實,核心零件都是日本的。美國製造就曾被產業鏈式的作戰打得很慘。美國開創了許多行業,比如收音機、洗衣機、電視機、汽車等,但都被日本人一一擊敗。
因應日本這場危機帶來的供應鏈危機,越來越多製造業考慮在更接近本國的地區製造零件,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的美歐業務更有可能選擇墨西哥和東歐,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選擇大陸。企業高層及分析師表示,金融危機和對日本地震的擔憂引發了一個重大轉變,製造商正逐漸放棄全球供應鏈,而轉向區域供應鏈。
例如越來越多製造業考慮在更接近本國的地區製造零件,這意味著這些企業的美歐業務更有可能選擇墨西哥和東歐,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選擇大陸。飛利浦(Philips)表示,如果未來能源更加昂貴,供應量也不那麼充足,就會產生更多的區域供應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月27日 凌晨2點20分
指數收 8948.14 跌 2.61 成交量 988.91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增4.61億達2973.18億融券增8414張達23萬9825張
阿爸的好股(阿吉) 今天攻上紅k~~good~~
寫文章和日記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"記錄"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
4月29日 凌晨00:50
最近被腸胃型病毒感染,真是難受~~~~
指數收 9040.77 成交量 1323.05億
★集中市場融資增1.57億達2972億 融券增1萬3296張達27萬6326張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支撐股價的力道~~~
當一檔股票,達到一定的漲幅,就會進行合理的修正~~
如財報的公布,營收的展現,獲利的增長和下滑~~~
這是最普遍的應用,當然不止有這些因素,如籌碼,未來面,政治因素~
國際因素,題材面...........等
但最正常的營餘表現,好的獲利狀況,毛利的增加有助於股價的支撐~~
拿我們的個股來看唄!!!!
小尖 第一季0.73 very good
阿大 第一季0.98 預料中good
阿信 第一季0.76 尚可
小百 第一季0.78 不錯
打到這,竟睡著了~~~~~呵呵~~~~~
現在是早上8點20分了~~~~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獲利狀況好的公司,對於公司上升的股價,可以維持在一定的價位~~
來看看,如小新現推升到30塊以上~~第一季出來的財報很重要~~
如果沒有預期的成果,30元就可能站不穩~~
有些人對股東權益也就是股息不太在意~~~可惜~~~
股東權益和企業的實質獲利面是我很在乎的一面,也許對技術分析者
不太管用,呵呵~~~
小尖第一季出來的eps很不錯~~很值得抱下去 的一檔"活潑股"~~~"小井"是吧!!!
反之,上升太多的公司,出來的營餘不好,當然會做基本的修正~~~
如這次的"全漢"就2根黑K給你看~~~~
財報快全部出來了,加減看看自個買的公司,獲利狀況如何,毛利率,負債比有啥變
化~~像個小股東,檢視公司的營運狀況~~~~~ok~~~~